
外卖和堂食的用餐场景不同,下单的环境也不同,因此在商品的设置上最好与堂食有所不同。
目前去堂食店,会发现其菜品特点愈加明显,譬如西贝的空心面、水盆牛肉,九块九的大块牛肉面、二斤大骨头等。
为了迎合年轻一代的买家,将菜品明星化,做成小而美、少而精是目前堂食店时尚的经营方法。
外卖的菜品方案与其不同,菜品丰富是外卖商品的特质。做外卖店应该充分看重复购,保证菜品的多样性,尽量拉长客户在门店的吃腻周期,才能保证门店的长期销售量。
那样针对这类菜品,要如何划分才能使菜单更合理,达到利益最大化呢?
1 外卖产品营销策略
将商品分为四类,分别是热卖商品、导流商品、收益商品、辅助商品。依据收益和销售量,排列在坐标系中。
①热卖商品,一般是店内的招牌菜。这种商品要有肯定的价值,还要成为店内的销售主力。
初创品牌,可以先不确定店内的热卖商品,但需要筹备一些菜品作为备选。待备选商品投入市场后,经过市场洗礼,用户反馈,对比与角逐品牌的差异等来确定最后的热卖商品。
由于热卖商品与品牌挂钩,需要保证口碑和稳定性,一旦确定就不好再变更。
②导流商品,是营销商品。优质的菜品底价销售,吸引客户购买,目的是为了吸引新客户,维系老客户。
借助底价飞速抓住客户眼球,使其进店消费,打折力度必须要大,可以不靠这种商品赚钱,但必须要让客户进到门店里。
譬如,曼玲粥的特点蒸饺、皮蛋瘦肉粥打了3.6折后,价格分别是3.89元、5.76元。两种商品各点一份就能吃一顿午餐了,确实让买家占到了实惠,起到了非常不错的导流成效。
做导流商品也要拿出企业的诚意,让客户买到便宜,感觉物超所值。可以选出价值感高、毛利高的商品,导流的同时防止赔本赚吆喝。保证足够销售量,这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。
③收益商品,指有特点的小众商品,买家认可感高,可以同意的高单价商品。譬如西式快餐店的蔬菜沙拉、焗饭,中餐店的蛋糕、甜品,女孩爱吃的银耳粥等。
选择本钱较低,但价值感比较高,买家觉得比较值钱的菜品。这种商品在市面上的价格总是偏高,用户对价格不会太敏锐。
④辅助商品,主菜以外的配套小吃、饮料等。这种商品利率高、加工便捷,譬如骨肉相连、炸鸡块、可乐、果汁等。
辅助商品不可缺失,它是菜单中配套的商品。但辅助商品占比要少,在菜单中排序地方也要相对往后放,让客户更多地关注主打菜品。

2 各类商品的占比
在平台上看那些销售量比较高的实体门店,会发现这类店里,热卖商品一般占10%,导流商品占10%,常规商品70%,收益商品10%。实体门店也可依据店内实质状况合理设置。
了解了单品的设计结构后,顺便说下套餐。设计套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客户飞速点菜,提高客单价。
套餐的设计方案与上面讲的单品设计原理相同,譬如设置热卖的套餐、导流的套餐等。
小 结
深刻知道自己家里的商品,才能在外卖市场更好地存活。通过数据反馈检验商品,深挖平台数据是检验商品非常重要的一步。
外卖是以用户为中心,客户都是地区内的人群,通过调查客户消费数据、评价反馈等状况来优化商品,使商品更好地呈目前客户面前。
热卖、导流商品是不是要容易标准化、出餐速度是不是要快? 答案是一定的,由于这种商品的销售量较多,这就需要它们满足标准化的需要,且可以保证出品速度。
选择哪种产品作为热卖、导流商品,各位餐饮老板可依据上述逻辑进行菜品分类,再根据店内实质状况决定。